第560章 咱看上乔巴姆装甲了,开个价吧
说起自动装弹机来,首先使用的并不是西方,而是北极熊。
毕竟,北极熊的坦克外形低矮,坦克手也只能挑选小个子,个头低了,这体力肯定也小,当他们的坦克炮发展到125毫米口径的时候,终于到了坦克手体力的极限。
怎么办?
上自动装弹机吧!
t-****,北极熊的坦克就安装了高大上的自动装弹机,在实验室里表现良好的产品,到了颠簸的坦克上,故障率不断,早期的t-64坦克,甚至故障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,坦克手还得手动装填,甚至还有因为自动装弹机故障,把自己的胳膊给夹掉的。
到了t-72上,北极熊降低了装弹速度等要求,卡尔采夫又改进了不靠谱的方式,于是,自动装弹才慢慢成熟起来。
t-64上,弹头和发射药是折了九十度,形成一个l型,塞在下面的转盘里,一次提弹和装填就行,但是这个l型的结构变成一条直线,就会出问题。
到了t-72上,全部横着来两排,一排发射药,一排弹头,提升两次,推弹杆推两次,虽然效率低,但是结构简单,故障率低。
这也是因为老毛子用的是分装式弹药,这弹头和发射药是分开的。而西方的坦克炮,炮弹是一体的,所以,只需要一次装填就行,但是个头更大,下面的转盘装弹机肯定不行。
所以,当西方也开始用自动装弹方案的时候,一般都用尾舱装弹。
东方都是小炮塔,降低被命中的概率,炮塔里装人和炮闩就够了,没别的东西,而西方都是大炮塔,后面还有个尾舱,既能平衡前面炮管的重量,又能塞进去一部分炮弹,成为主要的炮弹存放点。
沙某人的技术路线……还真能选择西方的,没别的,就是因为东方的坦克内部空间太小,沙某人钻不进去。
所以,这炮管,也打算搞120毫米口径的了。
在后世,东方选择的是125毫米口径的路线,火力世界第一,但是,那也是九十年代才做出的选择,在八十年代,东方的坦克炮,实际上也是向西方靠拢的,也研制过120毫米坦克炮,后来因为被放弃,就用在了坦克歼击车上,火力也很强大。
火炮口径选择很重要,这不仅仅是自己一个国家的事情,选择了哪个口径,就确定了要跟着哪个阵营,所以,无论如何,沙某人也不会选择125毫米口径的,没必要跟着北极熊的路线走啊。
只是……这样也有问题,因为到现在为止,西方还没有成熟的120毫米炮使用的自动装弹机。
冷战期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