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养鸡养猪挖野菜,县令升官有点快

首页

第892章 宁阳县的产业结构

面条没有什么特别的,无非就是爽滑,筋道。

关键是肉香味儿,还有汤的香味儿,可就浓郁的有点儿过分了。

李善长放下筷子,直接盯着杨少峰问道:“这碗汤里最起码也得有十几种香料,难道说,香料在宁阳县也不值钱了?”

杨少峰直接翻了个白眼,说道:“李相有所不知,那些蛮子动不动就是几万斤香料运过来,量大管饱,这破玩意儿确实不值钱。”

说到这儿,杨少峰又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,望着李善长反问一声:“李相应该是觉得京师的香料贵了?”

“不过,京城的香料贵一些,倒也正常。”

“毕竟是天子脚下,首善之地,百姓富庶,非宁阳县这种穷乡僻壤可比。”

李善长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。

刚刚就是阴阳怪气的说了几句统计学不存在了,结果他杨癫疯就要在这里报复回来。

什么东西!

不过,蛮子们真就是一运好几万斤的香料?

那他娘的不对劲啊。

香料这玩意儿跟粮食不一样。

一个人一天可能要吃掉几斤粮食。

但是一个人一天绝对吃不下几斤香料。

换句话说就是香料的消耗本身就小,几万斤都属于大量当中的大量,足以把整个香料市场的价格都给打乱。

结果可倒好,登州府的香料便宜,宁阳县的香料也便宜,其他地方的香料价格却还是居高不下。

那么问题来了。

香料的价格一直下不去,好处被谁给得了?

很明显,得到最多好处的并不是蛮子。

毕竟杨癫疯刚刚也说了,蛮子们动不动就是运几万斤香料,“这破玩意儿”确实不值钱。

国库好像也没捞到什么好处。

因为在国库的各种收支当中,榷场以及榷场之外,香料的占比其实很低。

百姓也同样没得到什么实惠。

因为除了登州府和宁阳县,其他地方的香料价格依旧高高在上,卖的人很少,买得人更加稀少。

所以,刨开源头、运输和最后的买家,唯一得利的就是中间的商贾?

商贾得利,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官老爷和士绅得利。

那么问题又来了。

老夫呢?

老夫好歹也是堂堂的大明首辅,改制前的左丞相,韩国公,官场上就没比老夫更牛批的官儿了。

为什么老夫就没得到什么好处?

所以,那些得到好处的官老爷和士绅、商贾,其实还是把咱老李当成一个穷酸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